close

到現在我還嫉妒媽媽偏心弟弟

  • 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88期
  •  
  • 2014.07.01
  •  
  • 作者 : 吳若女採訪整理          圖片來源 : 鄭佳玲

 

從小就覺得媽媽愛哥哥和弟弟比愛我多,特別是弟弟,好像從小就看他得寵,而我似乎就笨笨的,嘴巴不甜,不太會撒嬌,不討媽媽的歡心。

長大後,為了不讓媽媽擔心,我很少將自己的心事告訴媽媽,但如果是弟弟遇到同樣的困難,媽媽一定會幫忙到底,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,我也很希望得到媽媽的愛,難道只有會吵的小孩才有糖吃?

我已經結婚離家,但我的心結始終無法放下,每次回娘家,如果看到媽媽和弟弟同時出現,心裏就有說不出的難過,彷彿從小到大的怨懟不滿都會跑出來。我害怕看到媽媽的愛怎麼差那麼多,我害怕看到弟弟搶贏媽媽的模樣,我害怕自己碰一鼻子灰,我甚至懷疑媽媽到底愛不愛我?我是不是她親生的?從小到大我不知道問過自己多少遍這樣的問題,始終無解,但我知道我很渴望媽媽的愛。

哥哥似乎跟我一樣,笨笨呆呆的,沒特別討媽媽的歡心,跟媽媽也不特別親近,但他好像有他自己的世界,結了婚也有自己的家,沒有受到這些事情的影響,而我似乎還陷在從小到大的遺憾和不甘之中,我該怎麼辦?有什麼方法可以跟媽媽更親近?或是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,順其自然,不要太計較?

專家解答︱魏瑋柔︱中崙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

你提到媽媽偏愛弟弟,也許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看可能的原因。

一是傳統文化對男女性的差異。中國人的社會比較看重男性,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過去父母會把較多的資源分配給男生,也比較疼愛看重男生,現在則不一定了,會因家庭而異。

二是排行的差異。你排行老二,上面有一個哥哥,下面有一個弟弟,正好夾在中間。通常父母生第一個小孩時會比較謹慎,老大也多是在長輩的期待下誕生,因此會得到較多的照顧。生到第二個孩子時,父母會比較輕鬆,很多人說的:「老大照書養,老二照豬養」,也許是這樣放輕鬆的態度,讓小孩覺得被忽略。之後又有一個弟弟出生,這時候父母年紀更長了,經濟狀況也比較好,有能力疼愛最小的孩子。因此可能是老大最受重視,老么最受疼愛,老二夾在中間不上不下,感覺不被寵愛。

三是媽媽本身的狀況。在過去諮商經驗中,曾碰過媽媽坦誠自己對每個小孩的感覺不一樣,教養方式也不一樣。跟每個小孩先天的氣質個性有關,有的小孩乖巧討喜,有的小孩叛逆讓人擔心,有的小孩是磨娘精,從小體弱多病,花了媽媽很多心血照顧,有的從小討媽媽喜歡。

媽媽懷每個小孩的狀況也不一樣,有的是懷得辛苦,有的是生的時候折磨,有的產後狀況不好,得了產後憂鬱症,影響照顧孩子的心情。

媽媽和孩子的相處也可能受到家庭狀況影響。像是家裏窮,得送出去給別人養,結果又因適應或身體不好被送回來,孩子在日後變得很沒有安全感。或是媽媽得出外工作,不得不請保姆或其他人帶,相處時間較少,孩子吵鬧或調皮時會直接管教責罰。

還有,孩子是不是在爸媽期待中出生的。有的孩子是爸媽意外懷孕,父母雙方正吵著要離婚,勉強把孩子生下來,接著家裏還是吵吵鬧鬧,孩子沒受到好的照顧。有的孩子則是在父母生活最辛苦時出生,上有年邁的祖父母要照顧,還有沉重的工作或房貸壓力,甚至碰到祖父母生病過世,許多雜事分去了心神,沒能好好陪伴孩子。

媽媽跟每個孩子的投合度也不同。有的人長得像媽媽,或是個性像媽媽,兩個人氣味或氣質比較相近,容易親近。

自己不安不足時,容易覺得父母偏心

四是孩子看待事情的眼光。有些小孩是早產兒,在身體還沒完全發育就生下來,容易沒有安全感,落後同年齡的孩子。有的小孩天生有缺陷,從小就活得比其他孩子辛苦。有的小孩是在八月出生,算是同年入學中最小的孩子,在學習上可能會跟不上。如果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小孩會覺得自己不足、是被虧待的。

孩子在看待父母時,也會有自己的眼光和詮釋角度。

有個妹妹總覺得媽媽偏心哥哥,哥哥可以買昂貴高檔的手機,她卻不行,其實媽媽是考量她較不節制,未來的電話費會偏高,只能先買便宜的手機,將省下來的錢支付未來的電話費。媽媽會因孩子個別差異有不同考量,孩子卻覺得受到不公平待遇,感到不足。

再如,老大可能被賦予較多的期待,尤其是長子,被期待要傳承香火,繼承家業,從小就被要求有好的學業表現,老么可能就比較寬鬆或寵溺。這也會看孩子怎麼來詮釋父母不同的對待,有的老么會覺得父母比較看重老大,自己不受重視。有的老么卻覺得這樣很好,從小有較大的自由和發展空間。

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,也許你媽媽是很放心你,比較不放心弟弟,所以弟弟一有困難,媽媽就得幫忙到底,你或許是一個讓媽媽比較放心的孩子。

還有,你媽媽可能也把你當作姊姊來看,但是你似乎不想只當姊姊,想跟弟弟一樣,得到媽媽較多的愛。一個家其實需要分工合作,父母會期望哥哥姊姊變成小幫手,幫忙照顧弟弟妹妹,有些哥哥姊姊會覺得委曲,有些哥哥姊姊就很甘願扛下這個角色,不會跟弟弟妹妹爭寵計較。

你會這麼想跟媽媽討愛,可能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有關,在你還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時,就被期待要當小大人,心裏有些不甘願。

學習跟媽媽和好,重新靠近她

你覺得媽媽偏愛弟弟,弟弟嘴甜得寵。可以先去澄清和分辨的是,你現在最在乎是對媽媽沒有安全感,覺得媽媽不夠愛你?還是你覺得在手足競爭中輸給了弟弟?在某些情感或家庭關係中,有時在乎的已經不是愛不愛,而是競爭的輸贏,心裏只想過贏對方,對輸特別害怕敏感。

在「覺得媽媽不夠愛你,對媽媽沒有安全感」的部份,要學習跟媽媽和好。和解從了解媽媽的心開始,回頭看看媽媽當年的情景,曾經碰到哪些困難,身心、經濟或家庭的變動。多一點理解,就能有多一點諒解,不會從單一角度看媽媽,覺得媽媽是不愛你或虧待了你。

要學習靠近媽媽,可能只是家常地坐在她旁邊閒聊,或是一起去逛街,喝個下午茶。媽媽偶有興致提出某些邀請時,不要因為不是自己所喜歡或習慣的事情就拒絕,陪她做她喜歡的事,自己也可以試著提出邀請,不要害怕被她拒絕。以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,尊重媽媽就是現在這個樣子,有她的情緒喜好。

也要學習對媽媽有正向的解讀。健康的關係需要信任,願意相信媽媽是愛你的。健康關係也是可以靠近、親近的,不只聽媽媽講過往,了解她的心事,也可以告訴媽媽自己的心事,不會在碰到困難時不敢說,或是不開心就離家,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,這對改善關係沒有幫助。像有些孩子跟父母關係不好,就逃家或結婚離家,結果問題都沒有解決,終其一生跟著自己。

因此在溝通的部份,不妨去想想是什麼原因讓你沒辦法對媽媽說出心裏的話?為什麼你對媽媽的某些需求感到羞愧?羞愧是很複雜的情緒,像有些人比較好強,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,怕顯出自己的脆弱,或是你其實很想要勝過弟弟,卻又被賦予要當姊姊的角色,不敢明著去爭取?

怨懟也是另一種複雜的情緒,有些哥哥姊姊被要求對家庭付出,照顧弟妹,心裏卻不是那麼甘願,暗暗怨懟在心,其實父母都感覺得出來。跟媽媽有情緒糾葛時,不容易拿捏分寸,像是願意承擔多少,能做多少,而不是做了又不甘願,覺得沒得到媽媽的肯定獎賞。

感覺上,弟弟好像想要什麼就說什麼,可以很自在任性,實際上從媽媽角度來看,她接收到弟弟的訊息是很清楚明確的,她知道弟弟就是什麼樣的人,他要的是什麼。而妳跟媽媽的溝通可能就比較曖昧不清,得互相猜測對方的心意。因此你得先清楚自己的界線,確立自己的獨立性,也能跟別人有適當的交會,像是跟媽媽清楚地表達自我,讓媽媽接受到明確的訊息,對你們的溝通會比較有幫助。

我們很難去改變別人,只能從調整自己開始,你願意調整到什麼程度,是你甘願而且能承受的。還有,媽媽年紀也大了,能改變的彈性比較小,如果一直抱著這樣的期待,會有很大的失落。人年紀大了,不只是身體功能會衰老,心理和脾氣也會退化,變得像小孩子,會有情緒鬧脾氣,如果這個時候還期待爸媽要來疼愛自己,也會發生衝突,自己要慢慢調整,反過來照顧他們。

健康的「討好」也是重要的社交技巧

在「覺得輸給弟弟」的部份,弟弟的出生,也許打斷了你跟媽媽的關係,好像是弟弟搶走了媽媽。事實上,弟弟的出現可以讓你體認到,媽媽不會只屬於你一個人,母愛不在你掌控之中,想要就要,這對你可能是很大的挫折,但有挫折才會去思考,自己可以努力什麼。

我們常聽到,有些被過度溺愛的孩子,到後來都會出現一些問題,競爭不完全是壞處,過度順遂也不見得是好事。你可以從弟弟身上看到,不是憑白無故,媽媽就會給你所有你想要的。有些孩子會透過讀書、追求成就來討爸媽歡心,光宗耀祖,讓父母親放心,跟父母有好的關係。

因為有弟弟,也才讓你體認到媽媽不是只有你一個孩子。像你是姊姊,還要學習照顧弟弟,手足的功能是在同輩間學習分享和合作。人慢慢長大,會進入學校和職場,也是要跟同學和同事分工合作或互相學習,老師不會只有一個學生,老闆也不會只有一個員工,要有合作分享的概念,人際關係才會比較健康。

你說弟弟嘴甜,討媽媽歡心,是不是弟弟有些能力是你沒有,你會羨慕至嫉妒,你不好意思做也不做來的,你可以去想想看,為什麼你不好意思說出口?不敢去稱讚媽媽,說好聽的話?

其實討好也是一項重要的社交技巧。不健康的討好是拍馬屁,只為自己的私利。健康的討好是為別人好,對整個家庭或團體的運作有幫助,像和事佬的角色,在人際間有潤滑的功能,也許你可以學學,為自己上點潤滑劑。

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(Donald Winnicott)曾說過,人有「真我」和「假我」,真我是我真實的樣子,真正的脾氣和個性,假我是為了社交有所妥協,有些包裝和修飾。我們要活出真實的自己,有自我存在的價值,不過在人際中,有時也需要一些假我去潤滑。

你也許就需要先用一些假我跟媽媽親近,不然你對媽媽的情緒怨懟,可能會讓你們一直處在磨擦尷尬中,彼此都無法承受,當你們關係愈來愈親近時,再讓媽媽了解真實的自己。

最後,在你個人的部份,也許你應該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和重心,從中得到自我價值,而不是只有透過媽媽的愛才能肯定自己。

你提到哥哥,有自己的工作和世界,不會對媽媽特別在意,我想他是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,比較不會受到媽媽的影響,對媽媽牽掛過深,好像媽媽一個臉色,就會牽動他的情緒。

你說你也結婚離家了,不過有時候我們身體離開家,心卻沒有離開,在心裏並沒有獨立,還是個小小孩,想跟媽媽討愛。我想你或許應該把重心先放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,或是自己的事業工作。當自己的成功經驗多,自我價值愈強時,反過來看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或許就不一樣了。

 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沂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